一、个人简介
孙军昌,男,汉族,1983年6月生,陕西白水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油气渗流力学、储气库数值模拟、建库方案设计与运行优化、地质力学建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聘期2022~2026年)。
在油气多相渗流机理、储气库地下地面一体化数值模拟、建库方案研究与设计(包括气井注采能力、运行上限和下限压力、库容量和调峰指标等)、四维地质力学建模及储气地质体动态密封性评价等方面形成技术特色。
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SPE、EAGE、IPTC等国际知名会议做学术报告5次,合作出版专著5部,参与编制储气库标准5项(其中行标3项),申报发明专利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
二、工作经历
l 2003.09—2007.0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 学士
l 2007.09—2010.0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流体力学 硕士
l 2010.09—2013.07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流体力学 博士
l 2013.07—2022.07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下储库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储气库库容评估分中心) 科研人员
l 2019.1—2022.07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副导师
l 2022.08—至今 东北石油大学环渤海能源研究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三、科研项目
先后负责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30余项,技术支持和服务对象包括新疆、西南、长庆、冀东、大庆、辽河等多家油田20余座储气库。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期间,具体负责牵头完成目前亚洲最大储气库(新疆呼图壁)四维地质力学建模和多组分渗流数值模拟、国内首座海上油气藏(冀东南堡1-29)建库渗流力学研究和地质方案设计。
负责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气藏型储气库提高运行压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2021年,主持。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一体化模拟技术”,2015—2019年,主持。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型地下储气库高效建设运行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19—2021年,子课题主持。
4.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呼图壁储气库应急调峰能力复核及达容规律研究”,2018—2019年,主持。
5.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呼图壁储气库交变工况下圈闭密封性评价与风险预警”,2018—2019年,主持。
6.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技术服务项目,“低渗碳酸盐岩储气库地质力学稳定性分析”,2021—2022年,主持。
7.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南堡1-29海上油气藏改建储气库可行性研究与方案编制”,2021—2022年,主持。
8.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堡古2高挥发性油藏改建储气库可行性研究与方案编制”,2021—2022年,负责完成油气藏工程方案研究。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气藏型储气库泥岩盖层的疲劳效应及密封性动态演化机理研究”,2021—2024年,参加。
10.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石油天然气储备库致灾机理与安全影响评价”,2017—2020年,参加。
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地下储气库地质与气藏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5—2021年,参加。
四、发表论文
[1]Junchang SUN, Dewen ZHENG, Jieming WANG,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ynamic Sealing Capacity of Clayey Caprocks in a Large Underground Gas Storage,SPE-190838,2018年。(Ei)
[2]Junchang SUN, Jieming WANG, Dewen ZHENG, et al., Regional Scale 3D Geomechanical Modeling For Evaluating Caprock Integrity and Fault Leakage Potential During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Operations In a Produced Field,SPE-186053,2017年。(Ei)
[3]Sinan ZHU, Junchang SUN(通讯作者), Yingjie W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as Storage Sandstone under Water Content[J].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2021年9月。(SCI)
[4]Sinan Zhu, Dewen Zheng, Junchang Sun(通讯作者),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sealing capacity and safe threshold of caprock in underground gas storage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 101:104521。(SCI)
[5]王皆明,李春,孙军昌(通讯作者),唐立根,钟荣,刘先山,郑少婧. 气藏型储气库井注 采动态不稳定流分析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22,49(01):156-165。(SCI)
[6]马新华,郑得文,申瑞臣,王春燕,罗金恒,孙军昌(通讯作者). 中国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与实践[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45(3): 489-499。(SCI)
[7]朱思南,孙军昌,魏国齐,郑得文,王皆明,石磊,刘先山. 水侵气藏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数值模拟修正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48(01):166-174。(SCI)
[8]孙军昌,胥洪成,王皆明,等.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建库注采机理与评价关键技术[J]. 天然气工业,2018, 038(004):138-144。(Ei)
[9]郑少婧,郑得文,孙军昌(通讯作者),李春,武志德,朱思南,刘先山. 气藏型储气库温度敏感性及其对气井注采能力的影响[J]. 石油实验地质,2022,44(02):365-372。
[10]郑雅丽,孙军昌,邱小松,等. 油气藏型储气库地质体完整性内涵与评价技术[J]. 天然气工业, 2020, 319(05):100-109。(Ei)
[11]郑得文,胥洪成,王皆明,孙军昌,等. 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评价关键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44(005)794-801。(SCI)
[12]苟燕,孙军昌,杨正明,等. 复杂岩性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及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岩土力学(Ei),2014年。(Ei)
[13]孙军昌,杨正明,刘学伟,等. 特低渗储层不同渗流介质应力敏感特征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2(2):324-332。(Ei)
[14]孙军昌,杨正明,郭和坤,等. 致密储层渗透率测试的稳态与非稳态法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13, 34(004):001009-1016。(Ei)
[15]孙军昌,杨正明,魏国齐,等. 不同孔隙类型火山岩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特征[J].岩土力学,2012,33(12):3577-3584。(Ei)
[16]孙军昌,杨正明,唐立根,等. 致密气藏束缚水分布规律及含气饱和度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28(05):377-383。(Ei)
[17]孙军昌,郭和坤,刘卫,等. 低渗火山岩气藏可动流体T_2截止值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04):109-114+203.
[18]孙军昌,郭和坤,杨正明,等. 不同岩性火山岩气藏岩芯核磁孔隙度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05):27-34+190.
[19]廖作才,孙军昌,杨正明,等. 低渗火山岩气藏可动流体百分数及其影响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01):113-120.
[20]孙军昌,杨正明,刘学伟,等. 核磁共振技术在油气储层润湿性评价中的应用综述[J].科技导报,2012,30(27):65-71.
[21]孙军昌,陈静平,杨正明,等. 页岩储层岩芯核磁共振响应特征实验研究[J].科技导报,2012,30(14):25-30.
[22]张乔良,孙军昌,熊生春,等. 特低渗透储层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新机制[J].科技导报,2012,30(35):44-47.
五、出版专著
1. 《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石油工业出版社,2019年,合著。
2. 《气藏型储气库运行优化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年,合著。
3. 《储气库地质与气藏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20年,合著。
4.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工程概论(富媒体)》,石油工业出版社,2021年,合著。
5. 《含水层地下储气库》,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年,合著。
六、标准编制
1. 企业标准:《砂岩气藏型储气库库容参数设计方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Q/SY 01201-2018。
2. 企业标准:《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地质及气藏工程设计技术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Q/SY 1636-2013。
3. 行业标准:《储气库术语》,国家能源局,SY/T 7642—2021。
4. 行业标准:《气藏型储气库库容参数设计方法》,国家能源局,SY/T 7652—2021。
5. 行业标准:《储气库库存分析与预测技术规范》,2022年正式稿已上报国家能源局,待发布。
七、专利软件
(一)发明专利
1. 水驱油气藏型储气库水体往复运移规律的实验系统,ZL 201410772790.5。
2. 基于角点网格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力学建模方法及系统,受理号202210855726.8。
3. 一种基于子结构的油气田井筒结构应力精细模拟方法,CN 115455770 A。
4. 油藏改建储气库扩容达产过程气井动态产能预测方法,CN 115587674 A。
5. 应力加载条件下测试盖层润湿性与毛细管压力的方法,CN 114235879 A。
(二)软件著作权
1. 《气藏型储气库优化设计软件V2.0》,2019SR0151291。
2. 《气藏型储气库动态试井软件V1.0》,2021SR0410155。
3. 《复杂地质构造断层三维柔性滑移建模软件V1.0》,2022SR1506789。
4. 《储气库井筒稳定性及极限承压能力评价软件V1.0》,2022SR1506589。
八、科研奖励
1. 碎屑岩储库构型精准表征和优化设计关键技术及规模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特等奖,2021年。
2. 新疆深层大型储气库建设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等奖,2019年。
3. 水侵砂岩气藏型地下储气库设计及运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一等奖,2014年。
4. 10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储气库重大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特等奖,2016年。
5. 复杂断块气藏储气库提高运行上限压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二等奖,2022年。
6. 强非均质性水侵砂岩气藏型储气库实时仿真模拟技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二等奖),2019年。
7. 储气库交变工况高速注采渗流实验新技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二等奖,2021年。
8. 2019-2030年地下储气库发展战略规划,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一等奖,2019年。
九、人才培养
拟招研究生主要开展油气渗流机理、实验和模拟、油气藏工程、地质力学、试井分析及程序软件研发等方面研究工作。课题组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生活保障和校内外学术合作交流机会。招生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排序无先后):
l 石油工程(油气田开发、采油工程、油气储运等);
l 力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
l 数学与计算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
l 油气藏地质(开发地质、资源勘查、测井、地球物理等)。
招生专业、通信地址:油气田开发、储运工程、力学、开发地质等。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550号,东北石油大学环渤海能源研究院(秦皇岛校区)。